当前位置:首页 > 谷水论道 > 正文内容

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十二中记载的老子故里

laozi3年前 (2021-11-02)谷水论道749

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十二

真源县 西南九十五里,旧十八乡今八乡,即楚之苦县地,史记谓老子苦县人,也汉为县属淮阳国,晋咸康三年更名谷阳,盖谷水之阳因以为名,隋初改为仙源,以老子所生之地为名,唐麟德三年,高宗幸濑乡,改谷源为真源县以亳焉。

老子祠 崔元山《濑乡记》老子祠 平生时教化学堂故基也,汉桓帝命边韶为文云:“老子伏羲时为郁华子,祝融时为广成子,黄帝时为大成子,颛顼时为赤精子,帝喾时为录回子,尧时为务成子,皆有像。”

李母祠 《濑乡记》李母祠 在老子祠北三里,祠门内右有圣母碑,东院内有九井,《述征记》庙内九井,或云汲一井而八井动,《舆地志》老子祠 即老子所生旧宅,老子者道君也,三皇之始乘白鹿下,托于李母练体易形复命,胞中七十二年生于楚国,李母,星名也,在斗魁中老子星精也为人黄,色美目面,有寿徵黄额广耳大目疏齿方口厚唇额有子达理日角月角鼻有双柱耳有三漏足蹈二五手把十文十二圣师各有三法凡三十六法。唐乾封元年册李母为先天太后,因改祠为洞霄宫

大清宫 元元旧宅,今有桧树迹存焉,宫前有阙,各高一丈七尺,魏黄初三年文帝所立,其阙有铭是钟繇书,皆破缺惟四字存焉

李母坟 在县东十三里,《注水经》云:“老子宫前有李母坟,东有碑汉,桓帝永兴元年谯县令长沙王阜所建。”枯松桓裴之《述征记》云:“老子宫前有双松,左阶之松久枯,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忽从根上一枝耸干一丈三尺枝叶青翠,唐武帝二年更生一丛直上五尺横枝两层枝叶相覆异于常树。”

濑水在县东南十二里,于苦县界相县故城西南五里各水分流入灵溪池,东入涡水,相县在濑水东是也。

灵溪池 在玄元宫北。

清代四库版《太平寰宇记》

0001.jpg

0002.jpg

日本宫内厅存宋本《太平寰宇记》

微信截图_20220619181938.png

tp宋本.jpg

《太平寰宇记》是北宋初期一部著名的地理总志,乐史撰,撰成于雍熙末至端拱初期间,为现今研究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

咸平五年(1002年),乐史因为得到召对,宋真宗认为他的知识渊博、见识非凡,于是便嘉奖其著述勤勉,又让他“复授旧职”到史馆工作。然后,“尽取其所着书藏秘府”。乐史一生献书四次,每次史料中都有详细记录,但其中却没有《太平寰宇记》。宋真宗取书则无详细清单,但很显然是带走了《太平寰宇记》。

《太平寰宇记》究竟何时成书,学术界说法甚多、争论颇大。其中一种比较令人信服的观点认为,自从乐史知舒州之后,便长期远离中央而改任地方官员。这对于他收集宋太宗后期行政区划、建制等方面资料无形中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同时,据史料记载乐史在任地方官员期间又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著作问世。而《太平寰宇记》的卷帙浩繁,乐史的时间、精力显然都不甚够用。因此,他应该是在第四次献书朝廷后,回到西京洛阳(999年)才有空闲和精力来完成《太平寰宇记》这部旷世之作。

《太平寰宇记》,观其名则可知作者乐史的良苦用心。“太平”既是当时的年号,又是作者对太平盛世的期望;“寰宇”则说明他不仅着眼于国内还惦记着尚未被收复的国土。在其自序中,乐史进一步说明编纂此书是因为以前的几本地理志书“不独编修太简,抑且朝代不同……郡邑割据,更名易地……”

《太平寰宇记》凡两百卷,又目录两卷,共计130余万字。乐史在书中编纂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宋初各地的行政区域、历史沿革、户籍人口、风俗特产、河流山川、古迹传说等等。为后人研究宋初及以前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文化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是一部极富价值的地理总志。

该书初刻本极少,刊行后不断地被翻刻重印。至明代海内宋刻本已无踪影,明末清初已残缺不全,无足本。《四库全书》著录此书时,只存193卷,缺113卷~119卷。乾隆、嘉庆年间,江西的乐氏和万氏分别刊行此书,又缺了卷4。光绪九年(1883年),杨守敬在日本枫山官库得到《太平寰宇记》的宋本残卷,以此配补了原缺的卷113至118共5卷多,收入黎庶昌刊行的《古逸丛书》,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全的版本,但还是缺了卷119和卷114的小部分。今存日本的宋版,为最早最善之本,惜残缺过半。 (日本宫内厅存宋本太平寰宇记,十二卷后面涉及亳州 真源县等部分已失轶 ,直接跳到后面十六卷了,中间缺失4卷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老子故里•安徽涡阳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laoziguli.cn/2021/11/39.html

分享给朋友: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