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谷水论道 > 正文内容

唐真源县的传说(涡阳县义门镇)

laozi3年前 (2022-03-16)谷水论道1126

微信图片_20220316135957.png

乾隆《颍州府志》卷二中记载的唐真源县

在古代,一场战争,一次洪水,一次大的地质灾害就可能把一座城池给摧毁,这座城池的政权功能会因此而丧失。虽然如此,但该政权的官员还在,国家赋予他们的使命与责任还在,所以说它的政治职能依然可以运行。于是该政权机构便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重新设立治所,而新治所的名称仍然沿袭原先的旧称不变,这在历史上称作“侨治”。涡阳县的义门集唐朝时为“真源县”城,它就属于上述的第一种情况。

唐朝初年,义门集因靠近涡河,水陆交通便利,且离州城亳州又不太远,所以是一个非常繁华的集镇。唐高宗时期,因义门集离老子出生的天静宫很近,所以高宗就降旨在现在的义门集建一座新的县城,名叫“真源县”,意指义门集是“道德”二字的真正发源地。由于唐高宗的重视,真源县的发展日新月异,县城的规模也迅速扩大,十年时间就建成了“十里长街”和纪念各路先贤名士的七十一座庙宇。一时间商贾云集,市井繁华的程度堪比州城.

唐玄宗年间,安禄山、史思明领兵造反,天下大乱,亳州太守杨万石不经抵抗就投降了叛军,为了表示对叛军的效忠,杨万石封当时的真源县令张巡为长使,命令他带领军民西去亳州迎接叛军。张巡是一个具有鲜明民族气节的英雄,他怎么可能背叛朝廷,向一个胡人安禄山领导的叛军缴械投降呢?所以张巡一面怒斥杨万石的变节行为,一面下令把传信的亳州使节当街杀死,并带领真源县的军民一千余人到玄元皇帝庙哭告老子,誓死勤王。在张巡的民族气节感召下,与真源县一河相隔的城父县令姚誾也带领军民,与张巡一道西上抗敌。后来,在保卫睢阳的战斗中张巡不幸被俘牺牲,成就并彰显了他的民族气节。

在张巡英勇抗敌的初期,真源县富贾李贲倾尽家财,为张巡义军提供粮草和马匹的补给,为此,朝廷继张巡之后封李贲为真源县令。于是李贲就带领真源民众筹备粮草支援抗敌。那时候,由于杨万石的投敌,涡河以南的地方,包括鹿邑、亳州都被叛军占领,就连涡河北岸的真源县城也被叛军烧毁,只剩下城南的一座仪门,因为是用大石头做的,所以没有被烧毁。真源县城被毁后,没有了办公的衙门,当时又是在战争期间,无法进行修建,所以李贲只好在未被叛军占领的涡河北岸随意设衙“侨治”,今天在这里,明天在那里,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其中设衙最远的地方就是现在亳州市的安流镇。这个地方就涡河而言因为在义门集的上游所以被后人称为“上真源”,而真正的真源县城,也就是今天的义门集因在安流镇的下游无形之中就被称为“下真源”了。这就是民间传说的“上真源”、“下真源”由来。

  随着“安史之乱”的结束,唐王朝恢复了旧有的建制,真源县城也进行了重建。为了表彰民族英雄张巡,朝廷封张巡为“邓国公”,这也是今天义门集邓姓人口比较多的直接原因,而且在真源县城又修建了第七十二座庙宇,名叫“忠义庙”。庙中塑邓国公张巡的金象,朝拜的民众络绎不绝,香火鼎盛超过了其他七十一座庙宇。这就是义门集因有七十二座庙宇而被后人称为“庙集”的真正由来。而未被叛军烧毁的真源县城南的“仪门”,经过上千年的演化,就变成了“义门”这个如今的称呼了。就历史而言,在“义门”这个名称的背后,既有人们对唐真源县“仪门”的深深眷恋,也有对民族英雄张巡英勇就义的怀念,这也正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自古至今的一种传承。今亳州市的安流镇与今河南省的鹿邑县城隔涡河相望,距离很近。安流镇在“安史之乱”这个很短的历史时期作为流亡的“真源县衙”的“侨治”之地而被称为“上真源”似乎还说得过去,而近代一些有心人士把今鹿邑县城说成是唐朝的“真源县城”就有些别有用心了,因为它不符合历史的真相,只能是无稽之谈。历史上的真源县城就在现今的义门集。除传说外,证明今义门集就是唐真源县城的历史记载也有很多,现略举几例加以说明:

一、《新唐书》、《旧唐书》在叙述杨万石命令张巡到亳州迎接叛军的方向都使用了“使西迎贼”的文字表述,这说明当时真源县的地理方位在亳州以东。

二、城父县令姚誾响应张巡的号召与张巡合兵一处联合抗敌,说明位于今亳州东的城父县城与当时的真源县城必是近邻,如果隔着亳州,一东一西的两个县城如何能合兵一处抗敌勤王?这很能说明问题。

三、明代嘉靖年间的亳州同知李先芳在他的很多文章中都写到“义门集即唐之真源县,以近天静宫故也”。同时明代《颍州府誌》也记载:“义门,唐时为真源县”。

四、唐代的真源县是从隋代的谷阳县更名而来的。在隋代,谷阳县因位于谷水的北岸(水北为阳)而得名。而谷水就是流经今义门集北、张老家和天静宫南的武家河。唐高宗时期,因皇后武则天提议将谷水改为“武家河”而被高宗皇帝命名。谷水更名为武家河与谷阳县更名为真源县两件事情发生在同一天,即唐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农历的二月十五日,也就是老子诞辰的这一天。1998年5月,经郦学泰斗陈桥驿教授亲自实地考证,确认武家河就是古代的谷水。所以说今义门集东、武家河北岸的张老家集就是隋代的谷阳县城,而义门集就是唐高宗时期新建的真源县城。随着真源县城的新建,隋朝的谷阳县就被降为“福宁镇”了。

五、隋代的谷阳县是由汉代的苦县更名而来的。到了近代,苦县的地名虽不复重现,但它的旧有位置依然被很多人熟知,并且没有争议。明万历三十九年,蒙城县令王继贤主编“古蒙庄子校釋”,书中记载:“苦去蒙仅百里······余入谯,过苦,登太清之宫······人未有与苦争者,其遗迹较也”。说明到了明代,苦县的旧址都不存在争议。它就在今蒙城以西,亳州以东,离蒙城仅有百里之遥的今涡阳县张老家到义门一带的地方,而张老家到蒙城的距离则刚好是一百华里。

六、到了清代,“四库全书”、“江南通”、“大清一统”、“颍州府志”及“亳州”等都分别记载了唐真源县的具体位置,虽然表述的语言及方式各不相同,却都基本上肯定了唐真源县在今义门集的历史观点。

通过以上传说和典藉方誌的记载,充分证明唐时的真源县旧址就在今涡阳县义门集。历史就是历史,不是人为地篡改就能改变得了的,更不能以所谓的“上”和“下”来决定它的真伪。( 杰)

微信图片_20220318222601.png

 乾隆《颍州府志》卷一中的唐代真源县

相关阅读:《新唐书》卷一百九十二中的唐真源县记载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老子故里•安徽涡阳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laoziguli.cn/2022/03/73.html

分享给朋友: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