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谷水论道 > 正文内容

从明万历三十九年《古蒙庄子序》看老子故里

laozi3年前 (2021-10-12)谷水论道691

《古蒙庄子序》

这篇序言出自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刊刻《古蒙庄子校释》,作者王继贤。明万历年间,王继贤任蒙城县令,注重地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亲自主持校编《古蒙庄子校释》一书,并作序刊印。目前,这个校释本非常珍稀,市面上和图书馆里都很难看到。因此,庄子故里蒙城县决定,请张真先生与宁波蒋门马先生合作再版此书,很有意义。

《古蒙庄子序》对考证老庄生平和故里很有价值。该序全文如下:

“太史公曰:庄子,蒙人也。东坡先生读其书,想见其人,明其不背于道。王荆公入其乡,慕其遗风,《清燕》之咏,三致意焉。非庄之能有蒙,以蒙之不能去庄也。好事者以为,今之蒙非昔之蒙。夫郡邑称谓固有沿革,然今之去宋不远,而荆公于当世号称稽古,观风问俗,岂其漫无所考而见之文字传之后世哉?必不然矣!

“老子为苦人,苦去蒙仅百里,于世又近。庄子其见知之人欤?不然,何神之肖也?余入谯,过苦,登太清之宫,其铸鼎黝然峙立,五千馀言,垂之金石。人未有与苦争者,其遗迹较也。

“余来蒙,求庄之故治,犹有漆园在焉。至于《南华》一书,昔有以故而去其籍者。夫书之去留,恶足为庄子有无?顾蒙之不可无庄,犹庄之不可无蒙。濠上之游,犹然表而式之。岂以先生之阙里而反令遗言之或泯也?则无怪乎谓今蒙之非昔蒙矣。

“兹刻也,义取存蒙。故一切注疏不之及,非若苏、王两公能有所得于《南华》而更为之传其神也。

“万历辛亥仲春朔,赐同进士出身文林郎知蒙城县事西吴王继贤撰。”

王继贤的序文认定蒙城是庄子故里,证据凿凿,不言自明。由于对老子故里考证的兴趣使然,笔者竟然在王继贤的序文里,意外的发现了关于老子故里的大量证据:

 “老子为苦人,苦去蒙仅百里,于世又近。庄子其见知之人欤?不然,何神之肖也?余入谯,过苦,登太清之宫,其铸鼎黝然峙立,五千馀言,垂之金石,人未有与苦争者,其遗迹较也。”

这一段文字,我们至少可以读出这样几层意思:

第一,“老子为苦人”。

老子为楚国苦县人,是司马迁最早提出来的,自古至今没有人可以提出怀疑。虽然历经千年,同是一个地方,名称却不断变换,可以说是朝令夕改。但是说到老子故里,学者总是要以司马迁最初记载的楚国苦县为准。

第二,“苦去蒙仅百里”。

苦县在什么地方?不在其他地方,这个地方与蒙距离仅百里。自古至今,涡阳蒙城两地流行一句表示“肯定”意思的歇后语:涡阳到蒙城——九十(就是)。涡蒙两个县城距离90华里,涡阳就是当年的苦县。那么,毫无疑问,今涡阳县的天静宫之地当年就属于楚国苦县。如果按照一些学者坚持,所谓苦县在谯城以西的河南省鹿邑县,那么蒙城到鹿邑有多远?足足260里路!怎么是“苦去蒙仅百里”呢?

第三,“于世又近,庄子其见知之人与?不然,何神之肖也?”

王继贤认为:庄子的时代与老子相近,他们的家乡也很近,不过百里。庄子确实是老子思想的传承人,庄子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他们两人的学说有许多一致的地方,所以王继贤赞叹两位先哲“何神之肖也”!在《庄子》一书中,有大量的关于老子生平事迹和言行的记载,光是记载孔子向老子请教,就有其次之多,足见庄子对老子的了解之深。

第四,“余入谯,过苦。”

明代,蒙城属于亳州,蒙城县的县令到谯去出差,是很正常的事。到亳州,他必须经过苦县。当时,今涡阳老子庙一带,处在  几个地区的交汇边缘,属于管理盲区。今涡阳义门镇在明清时代设了一个巡检司,显然级别不上档次。又因为这里是老子故里,一千多年一直沿用司马迁苦县之名,以表达对老子的纪念。虽然有不断变化的新名称,总是叫不响。

翻阅《史记》,司马迁记述几次重大的战争,如《项羽本纪》、《陈涉世家》、《樊哙列传》等,两军对抗,作战路线总是苦县在谯城以东。一两千年之后,王继贤先生写文章,随手带出一笔,和当年司马迁的记述完全一样。这不是巧合,而是必然。历史的真相必然会随时呈现在世人面前。虽然有一些学者轻信(甚至是迷信)《水经注》之类有问题的志书,误认为苦县在谯城以西。但是在本土专家眼里和百姓心中,真理永远是真理,永远不会被磨灭!

第五,“登太清之宫,其铸鼎黝然峙立,五千馀言,垂之金石”。

根据大量史料来看,涡阳老子故里的道教建筑规模宏大,占地三千亩,宫观何止一处,何止一名?老子庙建于东汉,唐代终有太清宫之名。此宫天下同名者众多,涡河流域200多里就有三座:当年河南鹿邑太清宫相对涡阳位于西部,称西太清宫;当年凤阳府宿州仁义乡太清宫相对涡阳位于东部,称东太清宫,今涡阳闸北太清宫位于正中,称中太清宫。太清宫的建筑和名称,自唐宋至明清一直存在。清郑交泰乾隆三十八年编撰的《亳州志》清楚记载:“流星园在(亳州)东120里,为圣母老子之地,中有天静宫和太清宫,俱殿宇宏深,规模整丽…….”既然两宫同存于流星园,就不存在所谓太清宫改名为天静宫之说。太清宫自唐代开始一直存在,而天静宫是在宋元代以后,将唐代洞霄宫重修并改名来纪念孕育老子之地的。太清宫是历代皇帝祭祀老子的宫殿,天静宫是纪念圣母孕育老子的宫殿。两个宫殿同样重要,只不过文人记载时有所侧重罢了。岁月匆匆,某一时期某一宫殿可能破败甚至倒塌,遂不为人所知;而另一个宫殿经过修建,香火和人气旺盛,这都是是很正常的。不过总体来说,老子故里人为了区别与天下众多的太清宫,重点修建和宣传天静宫,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外地人习惯于说太清宫,即使面对着天静宫,也可能说是太清宫。比如这位王继贤县令就可能是这样,其实这是无关紧要的。明万历据今400多年了,老子的《道德经》五千馀言,镌刻在石碑之上,铸造在钟鼎之上,何等庄严神圣!

第六,“人未有与苦争者,其遗迹较也。”

那个时候没有老子故里之争,没有苦县之争,那里的老子故里遗迹清清楚楚,证明这里就是苦县,就是老子故里!可是这位蒙城县县令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知道,在那个时候毫无问题的老子故里问题,清代以后会变成了一个众人争议的话题,两家争夺的目标!

从王继贤县令写的序,我们可以看出,四百年以前,老子故里在今涡阳没有异议。

看元代碑记:今在涡阳老子博物馆里收藏的元代的至顺三年十有一月吉日张起岩《天静宫兴造碑》记载了“宫在城父之福宁镇东南,去亳郡四舍,南距涡水二里,下临雉水。世传老子在妊,有星突流于园,既而降诞。则天静之基旧矣。”

再往前看宋代,唐代先后有几位皇帝到苦县朝谒老子,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因此,老子故里在皖北涡阳,证据确凿无误。(王振川)

附:《古蒙庄子序》


002.png

003.png

004.png

附:明万历《蒙城县志》卷三

雉河集:在县西九十里

001LZVlczy6KgAfkswd0d&690.jpg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老子故里•安徽涡阳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laoziguli.cn/2021/10/22.html

分享给朋友: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