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顺三年张起岩《天静宫兴造碑》碑文置顶
天静宫兴造碑碑文(元-张起岩)自汉氏尚黄老,而老氏之教盛。太史公叙九流,于道家极称。舆加一时。君有好之者,其教日盛一日。唐推老君为祖,加号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宋亦以其祖列于上真,又上册宝于太清宫,加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之号。由是宫观偏于寓县,...
历代《亳州志》中记载的苦县、天静宫和流星园置顶
明嘉靖《亳州志》:“流星园在天静宫东南,碑云:“有星突流于园,老子因而降诞。”乾隆三十九年《亳州志》:“按天静宫与星园之太清宫,俱殿宇宏深,规模整丽。中塑圣像,道气清严,威仪静穆,足令瞻礼者虔肃有加,迥非今匠所能仿佛。”道光《亳州志》:东太...
从考古勘查探索鹿邑太清宫遗址的早期概况置顶
为配合鹿邑县太清宫旅游开发一期工程建设,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于2005年7月10日始,对该工程项目范围内进行了考古勘探、调查工作,发现了一批重要的遗迹。这些遗迹的发现,为研究商周时期豫东地区古文化的发展变化、赖国的起源和地望以和...
马炳文先生考察鹿邑捐款始末置顶
1995年南京东南大学物理系教授李仕澂(澄)前往河南鹿邑,得到中国鹿邑老子学会张景志会长及潘又泉副会长的热情接待。席间,出示了台湾道教会馆马炳文先生率团考察鹿邑老子圣迹之后给张、潘等先生的函件。兹登载如下:第一封景志会长 &nb...
弄清老子故里在涡阳真容易——老子故里在涡阳简述置顶
目前老子故里有两说,一说涡阳,一说鹿邑,各类证据对比,涡阳占优。认定老子故里在涡阳是权威考古部门经过考古发掘和实地查勘,并综合典籍方志、地理方位、考古发现、文物遗存、专家结论、海内外影响、道教界公认、非遗传说和当代辞书收录等诸多要素作出的权...
国家从未认证过“鹿邑老子故里”置顶
鹿邑水军浑水摸鱼,消费国家国家从未认证过“鹿邑老子故里”,也没有给“鹿邑老子故里”站过台,所谓的“国家认证”,也是鹿邑舆论宣传的手段而已。首先国家认证,一定有国家机关的批文或者国家机关的官宣,我们来辨析一下鹿邑所谓的“国家认证”,并对比一下...
亳州卫真县第六都《金代四方砖铭 》
“大定”铭刘海买地劵砖,尺寸:29×29×4.7cm,太和县双浮镇李中村李中书捐献。原名金方砖墓志,国家三级文物,文物类别:文献文书类,质地类别:砖瓦。微残。方形砖,面刻竖线字栏,共十三行,主文每行十三字,阴刻行草祭文,四角磨损,字迹不辨,...
边韶《老子铭》中的“楚相县”是哪里?
"老子姓李,字伯阳,楚国相县人。《老子铭》记载其故城在赖乡东侧,涡水之阳,这片高敞肥沃之地孕育了这位德君子。边韶立碑时严谨考据,所指实为东汉楚国的相县故城,非春秋楚县。"《老子铭》中关于老子生地的记载边韶曾奉命于汉桓帝给...
《亳州志》中的星园太清宫在哪里?
清乾隆三十九年《亳州志》 “星园之太清宫”在哪里?即使在老子故里涡阳县,大多数人也都认为天静宫就是唐宋时期的真源太清宫。其实不然,据历代《亳州志》记载,特别是乾隆三十九年《亳州志》中提到“按...
不用再争!一文讲透“老子故里之争”,鹿邑还是涡阳?盖棺定论!
一、历史文献中的“出生地”与“祭祀地”分野1.早期文献指向涡阳为出生地《史记》明确记载老子为“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苦县在汉代属陈国,其地理范围争议颇多。东汉边韶《老子铭》提到“相县虚荒,今属苦,故城犹在,在赖乡之东,涡水处其阳”,指出老子...
老子故里卫真仍在今亳州涡阳境内
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宋真宗来亳州拜谒老子的时候,把亳州的真源县改为卫真县,这个事件也是亳州作为宋代老子故里的见证,在251年后,也就是1265年,元朝才正式废掉卫真县制。卫真县的争议是在元朝,因《元史》记载:“卫真入鹿邑”,鹿邑也...
太清宫碑崇真桥记拓片(台湾史语所藏)
《宋会要辑稿》礼五一:大中祥符“八年四月十五日,命王旦撰《亳州明道宫记》,向敏中撰《太清宫颂》,王钦若撰《崇真桥记》,陈尧叟撰《灵津桥记》,丁谓撰《应天府安跸桥记》,王嗣宗撰《陈留县凝祥桥记》,知亳州李迪撰《明道宫觏妙亭记》。”(宋) 王应...
北宋末年刊石的《九域守令图》碑
1964年,四川省荣县莲宇山麓文庙的正殿后发现了一块石碑。碑的背面刻有“莲宇”二大字,在下方记有“绍兴己未眉山史炜建并书,郡守河东口口口”等字。碑石顶部各距两边约30厘米处,有榫空2个,说明原碑有“额”而且是镶上去的,现已缺失,因此,地图名...
鹿邑船闸金墓《丁氏阡表碑》与涡河改道
内容提要:本文作者的观点是涡河曾经改道,如果当时有涡河的话,宣武公只能坐船去祭祖了。 但碑文开头和结尾其实才是重点(承奉班祗候卫真县酒同监丁伦书丹并篆额,真源夏斌刊),不过同时用了卫真县和真源两个地名非常可疑,当时卫真和真源并不是同时存...
南宋洪适《隶续》 卷四 魏下豫州刺史修老子庙诏
黄初三年十月十五日 子下右魏下豫州刺史修老子庙诏,其文曰:告豫州刺史云云如故事,黄初三年十月十五日,此或与汉诏同。苦县濄水北有老子庙,水经云庙前南门外有汉碑,北有双石阙,甚整顿在阙南侧,魏文帝黄初三年径谯所勒,此碑凡十三行,行八字,其磨灭者...
南宋洪适《隶续》日本内阁文库藏
宋淳熙八年(1181年)成书的《隶续》是《隶释》的姐妹篇。《隶续》二十一卷。洪适于书中著录汉魏晋碑铭、石经、摩崖文字、石壁石室刻字、刀鼎镜壶之铭等汉魏隶书。编排体例同于《隶释》,但目下没有记,楷书录文后仍为考文、考字和记述。对碑额、画象石绘...
东晋葛洪《神仙传》日本内阁文库藏
《神仙传》是东晋道教理论家、医学家、炼丹术家葛洪所撰,共十卷,该书记载古代传说中八十五位神仙故事(王远传附蔡经传),大体继《列仙传》而作,其中容成公、彭祖二条与《列仙传》重出。《神仙传》中故事众多,情节大多复杂、奇特,想象丰富,记叙生动。本...
东晋葛洪《神仙传》中的老子
《神仙传》,为晋朝道教先贤葛洪的著作之一。葛仙翁对晋朝以前的神仙事迹摘抄整合并编订为十卷,共记载了94位古代道教人物或贤德高士的主要事略,是对汉代书籍《列仙传》的补充完善。 老子者,名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曲仁里人也。其母感大流星...
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一中的老子
老子者,名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曲仁里人也。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虽受气天然,见于李家,犹以李为姓。或云,老子先天地生。或云,天之精魄,盖神灵之属。或云,母怀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时,剖母左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谓之老子。或云,其母无夫,老子是母家...
清顺治十二年《蒙城县志》十二卷 田本沛纂修
顺治《蒙城县志》十二卷首一卷 (淸) 田本沛纂修,顺治十二年(1655)刻本,天一阁文物保管所藏。原书框高20.3厘米,宽13.5厘米。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二〇一七年出版的《天一阁藏历代方志汇刊》,在第543册收录此志。安徽省图书馆...
明万历十年《蒙城县志》吴一鸾修 存1-7卷 杭图藏
明万历十年《蒙城县志》明万历刻本,八卷 吴一鸾纂修,王子东等校正。线装,一册,存七卷,存杭州图书馆,《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明刻本仅此一部。另有抄本存世。卷一 舆地志,卷二 规建志,卷三 食货志,卷四 章训志,卷五...
清同治三年《蒙城县志》 李炳涛修 国图藏
同治三年 由知县李炳涛主持编修《蒙城县志》一部,十卷 赏戴花翎候补知府代理蒙城县知县李炳涛 修 ,蒙城县教谕石廷枢等纂。卷一 舆地志,卷二 河渠志,卷三 食货志,卷四 学校志,卷五 武备志,卷六 职官志,卷七 选举志,卷八 人物志,卷九 艺...
清康熙十五年《蒙城县志》赵裔昌修 日本内阁文库藏
清康熙十五年刊本《蒙城县志》清赵裔昌等修,何名雋等纂。十八卷。裔昌字汉符,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康熙举人。时官蒙城知县。名隽字紫章,安徽蒙城人。贡生。官县丞。首志创于明万历,再修于清顺治。康熙十一年续修未竣,赵氏聘名隽等续修,于康熙十五...
清乾隆十七年王敛福纂修《颍州府志》刻本十卷 哈佛大学图书馆藏
王敛福,字凝箕,一字凤山,山东诸城人,乾隆间凡两守颍郡。颍郡故属凤阳,雍正元年改为直隶州,辖颍、霍二县,十三年复改为府,辖一州五县,幅员辽阔,而久无专志之辑。王敛福来守是郡,始设局创修府志,创始于乾隆十六年(1751),越期年而志成。此颍州...
明景泰《寰宇通志》中的老子故里
卷九 凤阳府 天静宫 在亳县东百二十里,老子所生之地,后人建宫以遵奉之。元至顺三年重建,张起岩撰碑,遗址尚存。老子祠 在亳县老子所生之地,后人立祠祀之。汉桓帝尝命边韶为文,久废。流星园 在亳县天静宫南,碑云:"有星突流于...
明景泰《寰宇通志》陈循撰内府刊初印本 台北国家图书馆藏
《寰宇通志》,明代官修的地理总志。永乐十六年(1418年),户部尚书夏原吉、内阁大学士杨荣、金幼孜等受命纂修《天下郡县志》,颁纂修“郡县志凡例”共二十一条,书未成。景泰七年(1456年)编修《寰宇通志》,复遣进士王重等29人分行全国各地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