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4页
乾隆九年《大清一统志》中的老子故里
天静宫 在亳州东一百二十里福宁镇,通志老子所始之地,基址犹存,汉延熹七年建。《大清一统志》,356卷。清蒋廷锡等奉敕纂,乾隆九年(1743年)武英殿刻本。...
清乾隆《江南通志》卷三十六中的老子故里
苦县旧治 在亳州城东,後汉地理志云:苦春秋时曰相,索隐曰地理志误也,苦县本属陈,春秋时楚灭陈,故苦亦属楚。括地志云:在亳州谷阳县界流星园 在亳州东天静宫南,相传有星突流於园,老子因而诞生。史记云:老子楚苦厉乡曲仁里人也,...
清道光《亳州志》中的老子故里
舆图中首次绘制了古流星园(东太清宫) 图,将流星园和太清宫等建筑群的位置标注在武家河北岸。二十世纪90年代马杰先生曾根据天静宫21代主持郑至善道长的回忆,在今天静宫东南300米、武家河北岸发现了流星园遗址,唐宋时期亳州真源县太清宫亦建于此处...
清乾隆三年华度《亳州志》中的老子故里
《史记》云,李耳,苦县人。晋改谷阳,隋改仙源,唐改真源。宋省入鹿邑。今虽属河南,实亳西境接壤。而老子之母则居亳东境流星园。老子实从此地诞生。后迁苦县,是以老子为毫人,非牵附也。华度的观点 老子之母居住在亳州东流星园,老子实际从此地诞生。后期...
《大明一统名胜志》卷五亳州中的老子故里
《與地记》云:州东百二十里有天静宫,在福宁镇东南。元翰林张起岩撰碑谓:老子母怀八十一年,指李而生。子大耳,因名曰聃,即此地也。宫南距涡河二里,下临淮(雉)水。有碑漫灭,宋天禧二年盛度文,谓即玉龟山太霄宫之别馆,流星园之圣母殿。流星园者,老子...
《春秋左传》中的袲地
春秋·桓十五年 祭仲专,郑伯患之,使其婿雍纠杀之。将享诸郊。雍姬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将享子于郊,吾惑之,以告。」祭仲杀雍纠,尸诸周氏之汪。公载以出,曰...
清康熙《大清广舆图》中的老子故里
《大清广舆图》:该图由湖南平江人蔡九霞(蔡方炳)于清康熙二十五年木刻而成,是在其所著《广舆记》的基础上绘制的。蔡方炳好学不倦,尤留心政治性理,工诗文,兼善隶草,著有多部著作,并传于世。《大清广舆图》色彩鲜明,内涵丰富,比例准确,地名齐全,标...
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中记载老子,陈国相人
谭戒甫《二老研究》(《古史辨》,第六册)说“宋之相是今安徽濉溪县北因境内有相山而得名的相。司马彪在《庄子注》(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引用) 说“老子,陈国相人。相,今属苦县,与沛相近。司马彪是西晋人,他所讲的“沛”,是指汉代沛郡以及西晋时的...
明嘉靖《亳州志》中的天静宫、流星园、九龙井
天静宫 在城东百二十里。汉延熹八年建,至元至顺二年,提典刘道广重修,翰林编修张起岩撰文:谨按:宫在城父之福宁镇东南,去亳郡西(四)舍,南距涡水两里,下临雉水。世传老子在妊,有星突流于园,既而降诞。则天静之基旧矣。然经始,它无所考,独宋天禧二...
明嘉靖《亳州志》中的苦县、真源县
嘉靖四十三年(1560,知州李先芳主持编纂《亳州志》四卷,木刻刊印。苦县 在城东一百一十里天静宫内。汉桓延熹八年,遣中常侍左馆往苦县祠老子,命边韶撰记。唐高宗乾封元年辛□,加号。宋真宗天僖二年,敕修。采《鹿邑志》,即本县近是。真...
鹿邑日本梅川太郎“和平碑”
河南省鹿邑县明道宫内有一处老君台遗迹,为鹿邑独有的一大景观。老君台,是老子设坛传道讲学的地方。始建于汉代,盛于唐代,多次毁于兵乱,经过历代的修葺,已有2000多年历史。步上33节台阶,在大殿东山墙,东偏殿后墙和柏树的树杈上,都留有枪炮弹痕,...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二 玉格 中的老子故里
《酉阳杂俎》卷二 玉格篇:“日精入口,吞而有孕,三色氣繞身,五行獸衛形如此,七十二年而生陳國苦縣賴鄕渦水之陽九井西李下”...
鹿邑《玉真公主奉敕朝谒真源紫极宫颂词并序》碑
2006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鹿邑为保护唐“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开挖地基,建造碑亭时,竟意外的发现了唐“玉真公主奉敕朝谒真源紫极宫颂词并序碑”。该碑2006年在开元碑东北方向7米处出土。从出土时碑刻风化程度和于地下3米多深处出土的位...
东晋葛洪《神仙传》中的李母感星而娠
老子者,名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曲仁里也。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虽受气天,然见于李家,犹以李为姓。 或云老子先天地生。或云天之精魄,盖神灵之属。或云母怀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时剖母左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谓之老子。或云其母无夫...
朱元璋曾两次到过"老子故里"鹿邑?
鹿邑太清宫六百多年前,朱元璋来到老子故里鹿邑太清宫,却见曾经盛“如帝者居”的祖庭圣地,竟然墙倒屋塌,断碑仆地,野草丛生,已成了一座几乎荡然无存的废庙,不禁唏嘘感叹,留下五言律诗一首,这就是少为人知的《题老君废庙》:庙古鸦昏集,遥瞻起敬心。路...
建安十八年魏文帝《临涡赋》
上建安十八年至谯,余兄弟从上拜坟墓,遂乘马游观,经东园,遵涡水,相佯乎高树之下,驻马书鞭,为临涡之赋曰。(《艺文类聚》八。《初学记》九,又二十二;《御览》三百五十九,五百八十七)荫高树兮临曲涡,微风起兮水增波。鱼颉颃兮鸟逶迤,雌雄呜兮声相和...
《水经注》卷二十三中的涡河支流“死涡”
1989年版《涡阳县志》刊载了一幅照片,拍摄地点位于今天城关新城社区涡河南岸的涡阳石油公司,照片中能清晰到看到涡河北岸的龙山全貌。《水经注》中记载涡河从东边经过苦县,并在西南方向分为二股,其中一条经过赖乡城东北方向注入山谷,这股支流又称为死...
遗失百年的清顺治《鹿邑县志》在一农户家中发现
近日,鹿邑县一文史爱好者在穆店乡一农户家中,发现遗失一百多年的清顺治《鹿邑县志》残卷资料,为研究鹿邑历史和老子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据鹿邑文史学者周西华老师介绍,古代鹿邑历史上曾七次修县志,分别为明朝(成化、嘉靖)两次,清朝五次,即顺治、康...
亳州志馆藏情况
亳州志始修于明成化年间,明《千顷堂书目》中记载4种《亳州志》,分别为贺思聪主修成化志、石玺主修明正德志(一说修于明弘治年间)、李先芳主修明嘉靖志、陈观主修《亳州志》(修纂时间无考),仅嘉靖志存世。清顺治、乾隆、道光、光绪年间6次纂修州志,乾...
康熙八年夏人佺《妆修道祖李老君圣像碑记》
道祖老君,初不知为何许氏也。因诞无忧园李树下,遂以为姓焉。稽诸书史,君之降也。约自子姒迄于姬籙。上下千余年,而犹为其柱下史。著有道德五千言,及“良贾深藏若虚,盛德容貌若愚”等语,与五经、六典并行于世。且仙宫道观、遗迹仙踪依然在者,如谯左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