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卫真县第六都《金代四方砖铭 》
“大定”铭刘海买地劵砖,尺寸:29×29×4.7cm,太和县双浮镇李中村李中书捐献。原名金方砖墓志,国家三级文物,文物类别:文献文书类,质地类别:砖瓦。微残。方形砖,面刻竖线字栏,共十三行,主文每行十三字,阴刻行草祭文,四角磨损,字迹不辨,...
边韶《老子铭》中的“楚相县”是哪里?
"老子姓李,字伯阳,楚国相县人。《老子铭》记载其故城在赖乡东侧,涡水之阳,这片高敞肥沃之地孕育了这位德君子。边韶立碑时严谨考据,所指实为东汉楚国的相县故城,非春秋楚县。"《老子铭》中关于老子生地的记载边韶曾奉命于汉桓帝给...
《亳州志》中的星园太清宫在哪里?
清乾隆三十九年《亳州志》 “星园之太清宫”在哪里?即使在老子故里涡阳县,大多数人也都认为天静宫就是唐宋时期的真源太清宫。其实不然,据历代《亳州志》记载,特别是乾隆三十九年《亳州志》中提到“按...
南宋洪适《隶续》 卷四 魏下豫州刺史修老子庙诏
黄初三年十月十五日 子下右魏下豫州刺史修老子庙诏,其文曰:告豫州刺史云云如故事,黄初三年十月十五日,此或与汉诏同。苦县濄水北有老子庙,水经云庙前南门外有汉碑,北有双石阙,甚整顿在阙南侧,魏文帝黄初三年径谯所勒,此碑凡十三行,行八字,其磨灭者...
东晋葛洪《神仙传》中的老子
《神仙传》,为晋朝道教先贤葛洪的著作之一。葛仙翁对晋朝以前的神仙事迹摘抄整合并编订为十卷,共记载了94位古代道教人物或贤德高士的主要事略,是对汉代书籍《列仙传》的补充完善。 老子者,名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曲仁里人也。其母感大流星...
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一中的老子
老子者,名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曲仁里人也。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虽受气天然,见于李家,犹以李为姓。或云,老子先天地生。或云,天之精魄,盖神灵之属。或云,母怀之七十二年乃生,生时,剖母左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谓之老子。或云,其母无夫,老子是母家...
明景泰《寰宇通志》中的老子故里
卷九 凤阳府 天静宫 在亳县东百二十里,老子所生之地,后人建宫以遵奉之。元至顺三年重建,张起岩撰碑,遗址尚存。老子祠 在亳县老子所生之地,后人立祠祀之。汉桓帝尝命边韶为文,久废。流星园 在亳县天静宫南,碑云:"有星突流于...
明崇祯三年刻本《大明一统名胜志》中的老子故里
(明) 曹学佺 著《大明一统名胜志》凤阳府志胜卷之十四 《凤阳府》,崇祯三年刻本舆地纪云:州东百二十里有天静宫,在福宁镇东南。元翰林张起岩撰碑,谓老子母怀八十一年,指李而生子大耳,因名曰聃,即此地也。宫南距涡河二里,下临淮水,有碑漫灭。宋天...
清康熙十五年何名隽《蒙城县志》 中的苦县
(清) 何名隽 著《蒙城县志》 蒙城县志卷之十四,康煕15年刊本:老子为苦人,而蒙去苦仅及百里,庄子之生去老子时未久,当时盖亦有亲见其徒而闻知之者。译文:老子是苦县人,苦县距离蒙城仅仅百里。庄子出生的时代距离老子在世的时候不久,当时大概也有...
(明)于奕正撰《天下金石志》载“流星园碑在亳州”
佩文斋书画谱 清康熙四十六年武英殿刊本 记载 《天下金石志》载“流星园碑在亳州”于奕正(1597—1636) ,明代宛平(今北京)县人,字司直,经历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他喜好山水金石,著有《天下金石志》明朝初年,朱元璋将...
宋李昉《太平广记》卷一中的老子
老子者,名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曲仁里人也。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虽受气天,然,见于李家,犹以李为姓。或云:老子先天地生,或云:天之精魄,盖神灵之属。或云:母怀之七十二年乃生。生前,剖母左腋而出,生而白首,故谓之老子。或云:其母无夫,老子是母...
民国黄佩兰《涡阳风土记》卷四古迹篇中的真源县
涡阳风土记 卷四 古迹义门乡在县西北四十里宋旌孝义王子尚故里,《亳州志》义门集即唐真源县。按真源县治,今河南鹿邑不得越谯、城父两县治。是惟史载:天宝十年,杨万里(石)以谯郡降安禄山,逼真源令张巡为长史,使西迎贼。巡与城父令姚訚誓师勤王,是时...
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亳州谯县夏大亨德政之碑
涡阳天静宫内,现有一块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的“德政之碑”(已残破),是亳州长史(后为知州)刘杰表彰为天静宫两道长伸张正义的“士师”而立。碑文虽然残缺不全,但也可看出大致意思:天静宫有两位“出家善士”李德鲜、冯志元。从碑文“冯志元等出家...
清道光九年版《大清一统志》 卷六十五中的老子故里
国家图书馆藏 清道光九年版《大清一统志》 卷六十五 天静宫 在亳州东一百二十里福宁镇,通志老子所始之地,基址犹存,汉延熹七年建。...
道光《亳州志》卷十六《老子石像赞并序》元 揭傒斯
道光《亳州志》第16卷 舆地志 哈佛大学图书馆《老子石像赞并序》元 揭傒斯合汉、唐以来君臣所为赞若干首,藏于亳之太清宫。太清宫,老子始生之地也。夫赞者,赞其道与德也。其道与德,老子言之详矣。言之详而复赞之,是欲经天地而尽日月也,复有如老子者...
天静宫两尊老君石像的回收
文物,是历史的符号,更是历史的记忆。天静宫作为老子的诞生地,是世界五大宗教之一的道教信徒的精神皈依所在之地,更是联系中国道教文化与世界宗教文化的核心所在。因此它的地表及地下的文物遗存对于研究上述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马炳文先生对此尤表...
《水经注》卷二十三中的老子故里 明万历吴琯校刊本
《水经》题作汉桑钦撰,因北魏时期郦道元注而得名《水经注》。全书共四十卷,始于河水、汾水,终于渐江水、斤江水。其内容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此...
元·张起岩《敕建重修天静宫碑记》发现记
1990年2月,春节刚过,我受马炳文先生的委托,经涡阳县政协和涡阳县人民政府批准,以县政协委员的名义,对位于当时城郊区闸北乡郑店大队的天静宫周边进行了不间断的地表文物考察。当时因为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大多数人的思想还受“文革思潮”的禁锢,...
涡河流域太清宫的历史
太清宫是道教的宫观,是祠奉神仙太上老君的具有最高地位的庙宇,也是历代帝王及统治者出于政治动机而朝奉的最神圣的场所。因此比照皇帝的居所称其为“宫”,而不称其为“庙”。又因为太上老君居住的地方是天上的“太清仙境”,所以被尊称为“太清宫”。这是太...
涡阳县中太清宫考察随记
相传太上老君出生在我县中太清宫(现天静宫,下同),为证实这一传说的真实性,笔者于公历1990年2月22日至5月23日曾数十次去位于涡阳县城郊区闸北乡郑店行政村的中太清宫进行实地考察,走访了两位曾在中太清宫出过家的道士及周围村庄的古稀老人,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