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里争议 > 正文内容

朱元璋曾两次到过"老子故里"鹿邑?

laozi2年前 (2022-12-31)故里争议720

鹿邑太清宫

六百多年前,朱元璋来到老子故里鹿邑太清宫,却见曾经盛“如帝者居”的祖庭圣地,竟然墙倒屋塌,断碑仆地,野草丛生,已成了一座几乎荡然无存的废庙,不禁唏嘘感叹,留下五言律诗一首,这就是少为人知的《题老君废庙》:

庙古鸦昏集,遥瞻起敬心。

路幽人迹杳,碑偃草丛深。

度关先紫气,去后永沦沉。

惟有庭前树,多年茂作林。

一、诗文出处

朱元璋虽然出身贫贱,文化程度不高,但招贤纳士好学习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否则,他也不会成为第七位注释《道德经》的皇帝。

因清廷对明朝影响的忌惮和压制,朱元璋的诗文在清末之前很少公诸于世,所以在清朝几部鹿邑县志中均未有《题老君废庙》的记载,直到《明诗纪事》的出现。

《明诗纪事》为清末陈田编著的一部诗话集,此时腐朽的清廷对政治和知识分子的掌控能力弱化,民间对前朝的学术研究氛围开始宽松,我们才得以从中看到这首《题老君废庙》。

《明诗纪事》自光绪九年(1883)开始编纂,光绪二十五年(1899)初稿完成,前后历时17年。全书录诗4000余家,按天干数分为十签,其中甲签30卷录明初洪武年间诸家诗,《题老君废庙》即收录在《甲签·卷一(上)》。

与朱元璋其他一百多首诗文一样,这首《题老君废庙》虽未载入起正史,但因思想内容朴实无华,且不涉及其他敏感问题,故可信度极高。

二、两过鹿邑

根据史料记载,结合《题老君废庙》综合考证,朱元璋曾两次到过鹿邑太清宫。

第一次是在元至正八年(1348年),当时朱元璋还是一名囊空如洗的穷和尚。据《明史》和《明太祖朱元璋传》记载,至正五年(1345年),年仅17岁的朱元璋因饥荒离开皇觉寺,托钵乞讨在外流浪三年。

他先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今淮阳)等地,于至正八年(1348年)东经鹿邑、亳州回到皇觉寺。

老子作为圣哲和道祖双重身份,自古就受到世人敬仰,其出生地太清宫紧靠鹿邑县城通往亳州的官道旁,凡路过之人无不入内参观拜谒(古代宫观庙宇又不收门票),年轻的朱元璋自当进去拜谒。

这一点,在魏文帝曹丕回谯郡(亳州)省亲,路过老子庙(太清宫前身),见到行人纷纷拜谒老子而担心被“小人”利用,而专门下诏告诫世人一事足以说明。

第二次是至正二十七年(1368年),此时朱元璋已是一位初登大宝的新皇帝。1367年10月,徐达率北伐大军先取山东,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登基为帝,建立大明,年号洪武。

同年3月,北伐大军攻下汴梁(今开封),4月,朱元璋从应天府(今南京)出发,经江淮到汴梁(今开封)坐镇指挥,并考察定都事宜。

就在这次北上汴梁途中,朱元璋再次拜谒了太清宫,并作《题老君废庙》。此时,距他上一次到鹿邑已过去整整20年。身份也从一个要饭的穷和尚,变成一位九五至尊的开国者。

三、时间分析

之所以确定朱元璋第二次来鹿时间为1368年4月,且认定《题老君废庙》作于此,论据有三:

1.地理位置说明:鹿邑是朱元璋北上必经之路。

自古以来,现今豫东商丘、鹿邑和皖北亳州一带,就是中原与江淮的咽喉要冲。

早在朱元璋北伐扫平中原的130多年前,即端平元年(1234年),南宋军队在与蒙古军队联合灭金时,就是从江淮北上,途经卫真县城(元初改名鹿邑)收复汴京、洛阳的。

南宋联蒙灭金出发路线

而在唐安史之乱时,真源(今鹿邑)县令张巡,就曾据守睢阳(今商丘睢阳区)死战十月余,以此阻断了叛军南下江淮的企图。因此,鹿邑太清宫作为朱元璋北上必经之路是确信的,而此时意气风发的朱元璋,沿着曾经乞讨流浪的路线故地重游,再次到太清宫拜谒老子,也是情理之中的。

2.时间节点说明:初拜太清宫时宫观尚存。

朱元璋第一次到鹿邑时是元至正八年(1348年),当时天下还未大乱。太清宫作为元朝国家重点保护对象,且在民间享有巨大声望,寻常匪乱极难造次,所以当时的太清宫应是完好无疑。

直到6年后(至正十一年<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以白莲教民为基础,以"明王出世"为口号密谋起事,红巾起义才爆发。

3.诗文描绘说明:再经鹿邑时太清宫已被毁多年。

1355年2月,红巾军起事的第四年,刘福通在砀山夹河找到韩山童之子韩林儿,将其迎至亳州登基称帝,又号小明王,建国号为宋。

为修建所谓的皇宫,一群没文化的农民军竟然把鹿邑太清宫几百间宫殿房屋悉数拆毁,将木材建材拉到亳州,经此浩劫,太清宫再未得到全面恢复。

1368年4月,刚当上皇帝意气风发的朱元璋北上汴梁,第二次路过老子故里鹿邑太清宫,不料眼前的祖庭圣地竟然墙倒屋塌,断碑仆地,荒草丛生,人迹罕至,俨然已是一座“废庙”。强烈的反差让见惯生死的朱元璋也不禁唏嘘叹惜,感慨万千。

此时,太清宫已被毁灭12年,距离朱元璋第一次到鹿邑已过去20年。

四、尾声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历次农民起义,虽然对推动社会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因其农民自身的局限性,对文化的巨大破坏和摧残也是有目共睹的。太清宫历史上三次重大劫难,除了“靖康之难”毁于兵匪等多重原因外,其他两次均与农民起义有关。黄巢对唐王朝近乎变态的嫉恨,导致872庙“如帝者居”的太清宫阙化为乌有;韩林儿刘福通为过皇帝瘾的愚昧,导致金元几代人刚修复的700间房屋荡然无存。身为农民军领袖,且是第一个记录太清宫最后浩劫的历史名人,朱元璋这首《题老君废庙》,既是对历史的叹惜,也是为太清宫送上的最后挽歌。

因为自此以后,因政治需要,明清官方再也没有对太清宫进行重修,哪怕朱元璋和后来的康熙多么喜爱老子的著作。

附:《题老君废庙》释义

庙古鸦昏集(黄昏的古庙上空鸦雀云集)

遥瞻起敬心(远远看到圣地顿生崇敬之心)

路幽人迹杳(通往宫中的小路人迹罕至)

碑偃草丛深(一块块古碑倒覆在深草中)

度关光紫气(遥想圣哲在一片紫气中出关的盛景)

去后永伦沉(没想到千年后故里圣地竟然从此荒废)

惟有庭前树(幸有庙前的丹桧古树还在)

多年作茂林(希望生生不息成为葱郁树林)


五、相关文献及讹辩

7b21b8c01b2bcb10ef45b9839b56562.png

《明诗纪事》民国25年商务印书馆

d65950f64e5b9e267c92b63dd50eba3.png

80d925735dc799b77fda0bb802ee2b7.png

《明诗纪事》为清末陈田编著的一部诗话集,《明诗纪事》自光绪九年(1883)开始编纂,光绪二十五年(1899)初稿完成,前后历时17年。全书录诗4000余家,按天干数分为十签,其中甲签30卷录明初洪武年间诸家诗,《题老君废庙》即收录在《甲签·卷一(上)》。

5f331f2f7fb9fe5abc2de0dcfb58347.png

3799509e04eec677f52f464ff14ceac.png

清《四库全书》明太祖文集卷二十

其实此诗最早的出处是洪武七年刻本《明太祖文集》,今虽已不传,但陆续有明初刻本三十卷、嘉靖八年唐胄云南刻本二十卷、徐九皋基于云南刻本于嘉靖十四年刻《高皇帝御制文集》二十卷。至明万历十年,姚士观、沈鈇以嘉靖十四年本为底本校刻了《高皇帝御制文集》二十卷,增益至六百八十七篇。清四库全书中收录的是明万历十年姚士观的版本。

1672473769123.jpg

名山藏   颍州府   舆地记

《明诗纪事》中在后面的成祖五首中提到了明万历年间何乔远的《名山藏》,我们可以看看明·何乔远《名山藏》是如何记载老子故里的。

谯县  县东百二十里曰流星园,老子所生地。曹操亦此县人。陈抟,县之真源人,有城父村。古城父县。焦,夷注:焦,谯县;夷城父也。明代的《名山藏》清晰的记载了“老子所生地”不是鹿邑。老子故里是在今安徽涡阳县。 至于说鹿邑那里有多么巨大规模的“老子庙”是毫无依据的“嘴炮”罢了!“朱元璋曾两次到过老子故里鹿邑”不过是一场黄粱美梦罢了!网文煞有介事的说朱元璋“两过鹿邑”。“根据史料记载,结合《题老君废庙》综合考证,朱元璋曾两次到过鹿邑太清宫。”“第一次是在元至正八年(1348年),当时朱元璋还是一名囊空如洗的穷和尚。据《明史》和《明太祖朱元璋传》记载,至正五年(1345年),年仅17岁的朱元璋因饥荒离开皇觉寺,托钵乞讨在外流浪三年。”

微信截图_20211007112258.png

看史实,元至顺三年1332年张起岩《天静宫兴造碑记》“天静宫,老君所生之地也。宫在城父之福宁镇东南,去亳四舍,南距涡水二里,下临雉水。世传老子在妊,有星突流于园,既而降诞,则天静之基旧也。”那么,可以肯定:刚刚修建不久的天静宫,老子诞生地,是年轻的朱元璋去看过的。这座天静宫的规模,元代第一位汉人状元张起岩《天静宫兴造碑》里有记载:故天静宫之兴造,日新月盛,是殆有数存乎其间也!殿即旧址爲二,一位三清,一位太上老君。前三其门,后丈其室。监坛二师,灵官有堂,斋诵有所,钟有楼,井有亭,道士有区舍,至于庖库庾廐,靡不毕具,旅楹无虑百余。又有流星园之圣母殿、玉龟山、太霄宫之别馆,尚不计也。规其近地,爲旅邸、果园、蔬圃,以给日用,履田三千亩爲永业,而食其中者几千指。十几年过去,这才是朱元璋所看到的天静宫与流星园的盛况!

这地方在安徽涡阳县,怎么在当今造假者的笔下就又都跑到鹿邑去了呢?还要绑架上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去做见证人呢?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文章中提到朱元璋先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今淮阳)等地,于至正八年(1348年)东经鹿邑、亳州回到皇觉寺。”

《明史》记载至正四年(1344)大旱,蝗灾蔓延,饥荒瘟疫流行。太祖当时十七岁,父母兄长相继死去,家贫无法安葬。邻人刘继祖让出一片地才得以安葬,此即凤阳陵。太祖孤身无所依靠,便入皇觉寺削发为僧。过了一月,游食合肥,路上身患重病,有两个穿紫衣的人和他一起,关心照顾十分周到,病愈,却不知二紫衣人去向。太祖游历光、固、汝、颍各州三年(光州(今河南潢川)、固州(今湖北云梦县)、汝州(今河南汝州市)、颖州(今安徽阜阳)等地。),后又返回皇觉寺。朱元璋返回皇觉寺时是否经过鹿邑?《明史》中并没有记载,所谓朱元璋经过鹿邑的行程,是当今别有用心的人给他设计的。即使他到了亳州,看到的老子庙也只能在涡阳。明代的《名山藏》已经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老子所生地”老子庙在哪里。


7f4d1d641e5141f4ee71c7097bee714.jpg

14ba28c3a33703123a1b92b3fdeb8b0.jpg


9e0b3358fba66430c5285984f97890c.jpg

明史中光固汝颍州分别指现在的光州(今河南潢川)、固州(今湖北云梦县)、汝州(今河南汝州市)、颖州(今安徽阜阳)等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老子故里•安徽涡阳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laoziguli.cn/2022/12/115.html

分享给朋友: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