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道德经妙解 > 正文内容

《道德经》第十五章 得道行道之人的足迹

laozi4年前 (2021-04-19)道德经妙解262

【经文】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 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晦以理之徐明?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妙解】

古时候善于修道、行道之人,是精微玄妙、无往而不亨通。他们的智慧、内涵,真是深不可识。因为深不可识,所以只能勉强用些语言来形容:

处事小心翼翼,如冬天涉川。

做事三思而后行,怕得罪他人。

有时看起来较严肃,像个客人。

有时又热情洋溢,如春风吹拂,能让冰雪消融。

品性敦厚诚信,朴素实在。

心量无限大,且又虚怀若谷。

与世同流但不合污,不露锋芒、大智若愚。

对于宇宙大道,大多数众生是浑然不知,谁能让不明白宇宙大道的人, 逐渐明白了悟?谁能让这污浊的世风、人心,引领由静而清?谁能让贪图安逸的众生,逐渐解冻、流动起来,活出生命的意义?

有道、得道之人,不会自满、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因为不会自满、 固步自封,仍会不断虚心学习,所以他的生命永保新鲜。不断的成长,创造力也会源源不绝。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老子故里•安徽涡阳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laoziguli.cn/2021/04/207.html

分享给朋友: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